14个最新“美丽乡村”优秀建设案例
乡村建设是中国近代以来广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乡村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是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与追求乡土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乡村建设并非简单的城市模式复制只有根植本土才能唤醒乡村内在的生命力近几年优秀的乡村设计越来越多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衣简单低调却温暖质朴再次散发出乡村独有的活力呈现出迷人的乡土风貌小编整理了近期14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01.杭州东山村纸博物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东
- 会员类型:
乡村建设是中国近代以来广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乡村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是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与追求乡土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乡村建设并非简单的城市模式复制只有根植本土才能唤醒乡村内在的生命力近几年优秀的乡村设计越来越多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衣简单低调却温暖质朴再次散发出乡村独有的活力呈现出迷人的乡土风貌小编整理了近期14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01.杭州东山村纸博物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东
乡村建设
是中国近代以来广为关注的民生话题
乡村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是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与追求
乡土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
优秀的乡村建设
并非简单的城市模式复制
只有根植本土
才能唤醒乡村内在的生命力
近几年优秀的乡村设计越来越多
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衣
简单低调却温暖质朴
再次散发出乡村独有的活力
呈现出迷人的乡土风貌
小编整理了近期14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
和大家一起分享
01.
杭州东山村纸博物馆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山村是一个传统风貌遭严重侵蚀的村落,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造纸村,现在则得益于杭州发达的互联网产业和快递业而成为纸箱产业村。设计团队以“纸”作为东山村保护与发展的破局点,将传统造纸展示、抄纸体验、纸箱艺术及其衍生出的现代纸艺课程,“装”入了一处由废弃传统民居改造成的纸博物馆,使她成为一座融合纸文化展示、体验与休憩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东山村纸博物馆作为旗杆墙建筑群改造而成的公共建筑,拆除了严重影响传统风貌的附属建筑,恢复了内院立面和院落空间,保留和加固了历史信息丰富的建筑外墙和木构架。通过拆除部分墙体和横向楼板,原本狭小昏暗的空间得以重新整合。部分木板门窗也被玻璃门窗替换,以增加室内自然采光。
建筑摄影:刘松恺
02.
微建筑系列 II:废墟书屋
一树建筑工作室
最初,设计师被委托在河南修武县设计一座300平方米的文化建筑,以此提升乡村社会的美学素养。然而考虑到县域巨大的面积和相距遥远的分散村落,最终设计师提出将这个文化建筑单体分开成为一系列微型小品,可以更广泛地服务于社区中的儿童,开展丰富的活动。
建筑的外形与内部空间顺应地形的状态而展开。屋顶以起伏的轮廓呼应着地形与远山,而起伏地面在屋顶自然形成室外阶梯平台与滑梯。跃升过老屋的曲线剖面沟通起首层入口、二层阳台与屋顶平台。室内为可以兼作小型论坛放映室的阶梯图书馆 。建筑蜿蜒的平面及周边路径,则成为周遭迷宫般窑洞系统的延伸。
摄影:张超、一树建筑工作室
03.
大别山乡村会客厅
禾秣设计+合尔建筑
项目旨在通过对这个废弃公共资产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激活其新时代的价值,进入当代乡村生活。
而乡政府办公大楼与原有的粮仓被置入了酒店及会议中心业态,所以整个北院更强调私密性。整个基地东侧的空地和水体,被重新梳理为共享菜园与景观水面。通过局部架空、建筑整治、地形梳理等一系列手段并结合交通流线的重构,我们将原有毫无联系的两个独立建筑群紧密结合,成为互联互通的两大院落。此外,原有基地中的大型乔木都在景观设计的同时被直接保留。
摄影:山间影像(吴清山)
04.
雅居乐腾冲原乡艺术中心
XAA建筑事务所
项目位于云南腾冲两江口地区,龙川江西侧的坡地上。遥望东岸,是高黎贡山雪白延绵的山脉,山下是金黄的稻田与农居。每当清晨,江面总是泛起轻盈的白雾,如诗如画。这种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是建筑师的重要线索和灵感来源。
建筑师追求隐于山、融于景、行于画的意境,把建筑融入景色与地形之中。设计利用场地的高差,将主要的展厅及办公功能隐藏于地下,首层仅放置少量与门楼入口相关的功能,营造逐渐消隐的意境,在景框中使得建筑与景色相融。
摄影:战长恒、三映景观建筑摄影
05.
四川名镇村民中心
成都在行建筑设计事务所
金堂县圆觉寺村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千里沱江之首,县城赵镇为古四川名镇之一。何家院子旧院改造成村民中心的项目就坐落其中。
在空间设计上,把原有建筑比较密闭的空间,结合现有功能,重新做了梳理与延展。让原本纯粹的内向型院落,变成了内外集合的院落,同时新建筑维持着原有的样貌关系。远眺这个建筑,穿过植物景观,能看到它盘绕而下跃然而上的屋顶,和自然的流线迂回。
在材料的选择上,通过就地取材泥、沙、砾石组成的夯土墙,构建朴素的外墙立面,通透的玻璃瓦与青瓦的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冲突与碰撞。
摄影师:存在建筑
06.
荥窑砂器博物馆
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薪火传承2000年的荥经黑砂,让这火与土的涅槃艺术及智慧得以在荥经传承至今。荥经县丝路砂都综合体项目,是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紧扣雅安市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举措,围绕荥经黑砂非遗文化核心资源,构建的区域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品牌。
砂器博物馆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了荥经地域文化优势和山水生态本底优势,以一种从整个古建筑区域脱颖而出的思路出发,建筑采用大量的实墙作为外立面的设计,突出砂器的整体厚重感,让砂器主体成为唯一的文化对话重点,将建筑用一种适应地形的方式“生长”出来。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何震环
07.
左权莲花岩民歌剧场
TJAD曾群建筑研究室
作为山西传统民歌的重要土壤,左权县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推动下,兴起了每年一届的国际民歌赛活动,当地政府计划为左权民歌文化建造一处永久剧场,用于赛事和演出。最终经明确定位与策划,选址左权莲花岩景区入口处面朝山谷的缓坡地,建造一处与环境融合的户外开放剧场。活动期间可作为民歌赛事的演出场地,平日则作为景区演出和附近村民文化活动的场所。
虎口状的自然舞台姿态和向山而歌的体验成为剧场舞台的原型,片岩间的崖居智慧则指导了剧场服务空间的组织,与山石褶皱肌理的契合也是我们最终选择材料和工艺的重要原因。
建筑摄影:曾毅
08.
黄龙滨水竹廊:一体化竹伞
竖梁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黄龙滨水竹廊2.0位于广东省佛山北滘镇黄龙古村。北滘,古称“百滘”,意为“百河交错、水网密集”。典型的岭南水乡内,滨水的灰空间气候适宜。在黄龙村,大大小小穿插在村子里的公共空间是黄龙村最具人气与场所魅力的活动场所,其融合自然,更成为居民们生活、闲聊与娱乐的亲水营地。
滨水竹廊采用双边悬挑方式,利用原竹的韧性,实现结构表皮一体化设计。与台阶结合,提供最大化的滨水灰空间,该竹廊底下可承载多重活动功能,集休憩娱乐、观影水上剧场、码头等于一体,激活焕发黄龙村的新面貌。
摄影:李锐波、陈利、黄文轩
09.
九寨沟沟口游客服务中心
THA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位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沟口,建设内容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荷叶宾馆改造、林卡景观、白水河和翡翠河驳岸加固、立交桥及引道建设等。
设计立意与九寨沟自然山水形态呼应,建筑内外充分体现藏文化内涵,造型舒展流畅,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集各项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建筑”。
摄影师:三景影像
10.
骑力村党群中心
森上设计
骑力村可以说是当代江浙农村中最为普通的那一个,然而也是最为典型的那一批,在这里你几乎可以看的到所有江浙乡野的缩影:地势平坦,广袤的稻田,零散的沿街商铺和新农村居民点,河边有些老街坊,规模不大,随着新农村建设或多或少留下了时代中发展与变革的痕迹。
改造后的空间将承担更多的角色与责任:村委办公将从街角对面搬迁至此,原教学楼用作村委办公的主楼,车棚变成了村史长廊,操场成为了村民活动广场,乡村书屋的引入则提供了新的学习场所,承接了村里文化认知的启蒙与发扬,成为乡村文化的驱动与成长的重要组成。竣工后的党群中心使得这座建筑完成了角色的重塑,再次成为了村口文化生活的集聚地。
摄影师:赵奕龙,森上设计
11.
李巷村村口公共空间再生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技术与艺术工作室
李巷村作为近郊的乡村,距离南京市区约60公里,属于近山的平原村落。ATA设计团队对村中曾经废弃的部分民宅进行改造,创造出一条贯通村落内部的新村巷,融入了游客服务、餐饮、历史展示、文创展销等功能,这条新的村巷并不封闭,与民宅融合在一起,村中游客的到来的商机,吸引不少原住村民回到故里开饭店、搞农产销售、做民宿。
摄影师:Timeraw Studio, Haihua Wang, Zhu Li
12.
南京汤山‘暸望塔’,星空餐厅
孟建民本原设计
餐厅的功能组成并不复杂,根据其使用属性,我们将其分为“后勤区”、“就餐区”和“眺望塔”三个体量,意在尺度上控制建筑的体量。后勤区位于底层,将原本不具备承载力的矿坑渣土置换成混凝土承台,作为餐厅的厨房、设备及管理部分。
摄影师:Chencheng Kong
13.
石门猪舍里有机餐厅
其实建筑
石门镇是位于桐乡西侧的古镇。农业极为发达,是众多种类优质农产品的聚集地。有机餐厅,坐落于镇北的华腾牧业石湾猪舍里农场内。场内景观各类植栽如:槜李、甜柿、梨、香草等,并有水系贯穿其中,整个园区即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
餐厅由两个单坡斜顶空间旋转六十度后,主体一角“破洞而出”,若湖上石舫。隔湖而立,可从墙体上的梯形长洞中远远窥伺到餐厅的一隅,见到一个“不完整”的内部,同时建筑西南角的入口门仿若巨大的“雕塑”,偌大的悬挑结构在临湖侧即曝露在观看者的视野之中,使人欲往近处探究。
摄影师:吴清山
14.
漆器文化体验馆
柒造建筑
漆器体验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的丰收村,该村落地理位置处于浦江镇城区和黄埔江之间的滨江地带,村落由原住民逐水而居自发形成,呈现出有机生长的城市肌理。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当地村政府开始对原有村落进行有机更新,该漆器体验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被引入,希望通过文创空间吸引周边公园的游客,带动该村落的经济发展。
丰收村民居基本都采用白墙加灰色坡屋顶的做法。体验馆采用6组打散的坡屋顶“簇群形态”来呼应当地居民的“建筑原型”;立面材料也延续当地做法,采用白色涂料。
簇群形态在一楼及二楼的南侧相应的转变为3个通高的展览空间,工作室及茶室,西侧为通高的入口大厅,北侧为厨房及体验室。
14个最新“美丽乡村”优秀建设案例
14个最新“美丽乡村”优秀建设案例